太极水

国内新闻ChinaNews

让“无喉人”也能说话唱歌诗朗诵 重大附属肿瘤医院启动无喉者“造声计划”

2024-04-16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4月16日上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的“声声不息”无喉者才艺比赛中,68岁的项大爷带来了一首诗朗诵《用生命影响生命》。最终,他用饱满的热情、有力的声音、深情的表演……感染了现场的观众,收获了热烈的掌声。


无法说话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食管发声让其重新回归家庭

      10年前,时年58岁的项大爷因患上了喉癌,被迫切除了喉管和声道。当时,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术后无法开口说话让他一度难以接受,时常对家里人发脾气、摔东西,使得家庭关系紧张。“如果你再自暴自弃的话,这个家就要散了……”面对家里人对他发出的“警告”,项大爷终于产生了想要重新说话的强烈愿望。

      2016年,项大爷报名成为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发音训练班第三期的学员,但他的学习之路并不平坦。训练班结束时,同期的学员都学会了发声说话,而他只学会了打嗝,这使他十分挫败。

      不要着急,只要有决心、有恒心,就不怕学不会。”在大家的鼓励下,项大爷再次坚定了信心,坚持固定时间回院进行学习。每次往返3个多小时的路程并没有阻止他学习的步伐。最终,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调整,项大爷终于能够流畅地开口说话了。

      “无法说话前,项大爷每日待在家中,不愿出门和人交往。而学会说话之后,他已经和家人先后去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旅游,一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生活也终于回归正常轨道。”头颈肿瘤科主任吴剑介绍,这就是开办食管发音训练班的意义所在。


连续举办10期食管发音训练班

帮助100多名喉癌患者重获新“声”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喉癌多采取全喉切除手术,治愈率虽高,但是患者因此丧失了语言功能,变成了“无喉人”,无法进行正常的说话交流与社会交往,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切除喉部,也就没了声带,让患者有口不能言,因此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脱离社会,甚至有患者因无法承受失去语言功能,选择放弃治疗。”吴剑主任表示。

      目前外科重建发声方法、人工辅助发音方法以及食管发音方法是帮助患者重新发声的三种方法。外科重建发声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存在一定风险,人工辅助如电子人工喉,不仅声音机械化、不清晰,而且价格昂贵”头颈肿瘤科护师徐凤莲介绍,而食管发音只需要经过培训掌握方法后坚持训练,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恢复言语功能。

      食管发音就是利用食道上端作为新声门,把空气送入食道上端贮气,用唆气的方法,将气体压出食道入口发出声音,经过口、咽构语机构的加工而形成语言。

      学会打嗝,是发声的第一步。徐凤莲解释,通俗地讲,就是利用打嗝的声音进行说话。所以,只要学会了打嗝就有机会能够再次发声。目前,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10期培训班,累计帮助了100喉癌患者重获新


举办才艺比赛,启动造声计划

帮助更多患者告别无声世界

      今年是食管发音训练班开班第十年。为进一步帮助无喉患者提高生存质量,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携手重庆市聋人协会、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等各方力量联合发起无喉者“造声计划”,共同助力无喉者重“造”新声,创造未来。

      “‘造声计划’是以食管发音为核心,以帮助无喉者发声说话为目的,通过喉癌术后食管发音培训、手术安置发音管、手术发音重建、以及AI智能识别辅助等系列方法,帮助无喉者发声。”吴剑主任介绍。

      同时,医院医务社工将为食管发音培训班学员定制医务社工服务,免费开设心理社会课程,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心理痛苦护理管理小组也将辅助解决无喉者培训期间的心理、情绪等方面各种问题与困难,帮助无喉者更好地适应术后无喉的生活,为无喉者更好地学会食管发音提供助力。

      此外,为进一步增强无喉患者的信心与希望,除发起“造声计划”外,医院还通过举办“声声不息”无喉者才艺比赛,为无喉者提供自我展示、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自我蜕变的舞台。进入决赛的6名选手们通过诗歌、朗诵、演讲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自身才艺,向大家展示喉癌患者的顽强生命力。

      “帮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信心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吴剑主任说,未来,医院将通过“造声计划”继续帮助更多喉癌患者重获新“声”,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责任编辑: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