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水

焦点新闻News focus

防疫也是一场心理战

2020-02-12

      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面对如此具有威胁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人们产生一定的担忧与焦虑情绪很正常,这恰好是防御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但当人们做出过度的情绪反应时,它又会转变成一种“心理问题”,这种应激性情绪会直接削弱个体免疫功能,从整个社会层面说,也不利于疫情控制,这就是严重焦虑情绪反应的两面性。


防疫也是一场心理战


      帮助公众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时避免产生过度情绪反应,除了防控隔离、规范治疗等医疗程序以外,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引导公众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疫情,减少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及时向公众披露基于数据和实验的证据,使公众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公众思考问题的理性程度就会得到增强。第二,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无序和混乱的反应会导致行为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加重公众的焦虑情绪反应。从心理机制来看,有清晰规则的行为是消除不确定性,减少焦虑的重要机制。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过程中,控制人员流动、排查高危人群、隔离观察与治疗、远离聚餐、佩戴口罩等公共行为方式都是很好的行为规则,人们对规则的遵从使过度情绪反应明显减少。但我们看到一些人所表现出的不负责任行为,例如隐瞒疫区旅行史、公共场合不戴口罩、抢购医疗用品等。这些行为加剧了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公众的焦虑感。


防疫也是一场心理战


      面对疫情,笔者有几点建议。第一,唤醒和强化人们的公共行为规则意识。在疫情流行期间戴口罩,这应该成为一条公共行为规则。为什么多数人做得到,一部分人却做不到呢?不愿意戴口罩的人既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风险,引发他人的焦虑;也没有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公共性”及其对他人影响的不确定性。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离不开对公共行为规则的遵从,这种遵从来自于道德修养。


      第二,针对高焦虑人群开展心理辅导。在疫情流行期间,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群中一般普遍存在高度焦虑的情绪反应,有些人甚至出现明显的“躯体化症状”。感染者及家人也常有恐惧、无助、自卑、孤独等心理反应,甚至带有明显的“病耻感”,这些都不利于疫情防控和病人的康复,他们都应该成为心理辅导与关怀的对象。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是心理辅导的适宜对象。在此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组织心理专家和一些有经验的志愿者开展了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心理辅导的方式主要有热线电话求助与指导,视频咨询,心理调适知识的宣传等。心理辅导通过针对来访者问题的认知与行为的指导,经过来访者的自我倾诉与情绪表达可以较好地缓解应激性的心理反应。社会心理辅导工作机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会“情感支持系统”,增加大家的命运共同体感受,让人们体验到爱与关怀,而不是疏离与歧视,这些对于应对疫情都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环球时报

编排: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