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水

焦点新闻News focus

★社评:中成药“防疫”正当时

2020-02-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药导报社已经发表评论员文章四篇,分别为2月3日的《不要让“双黄连乱象”毁誉中医药》、2月11日的《仝小林院士,中国人挺你》、2月12日的《1918年,中国靠中医药挺过了西班牙流感》、2月15日的《黄璐琦院长,好样的》。本次的《中成药“防疫”正当时》为第五篇。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4月1日前陆续推出5篇专题评论文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国家卫健委于2月5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有几句重要的关键词给大家再分享一次:


  一是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二是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三是临床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四是治疗方案分为隔离治疗、ICU床治疗,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和中医治疗五大方法。


  由于本文篇幅有限,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建议愿意学一点医学常识的朋友可以全文阅读,该方案简明易懂,值得一读。


  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利用中成药来预防新冠病毒肺炎。《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医书,成书时间不祥,至少也有两三千年,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中医听了这三句话后都惊呆了!他们打破脑壳都想不通中国的古人为什么这么聪明。按照现在的白话讲,“治未病”就是预防大于一切,尤其是“疫”情。“上医治未病”本意就是最好的医生只给你讲道理就可以让人体不生病,少生病;中等水平的医生就是他已经发现你可能要生病了,马上采取干预措施,让你病变的过程能够及时终止,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亚健康状态;“下医治已病”就是说水平最差的医生是把已生病的患者治好。但在现实生活中,患者肯定不会这么看,没有病绝对不会去找医生,“不见棺材不掉泪”,有了病只要医生把我病治好了,那么这个医生肯定是好医生,就是“上医”。


  结合当前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我们有些专家也在针对中国的大健康建设,提出用“心疗”治“未病”,用“食疗”治“欲病”,用“药疗”治“已病”。为什么呢?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尽量不吃药,有药性的物质必然有毒性,所以没有哪一个医药界的专业人士拍胸口保证说哪个药就是绝对安全的,凡是药它就必须有服药剂量,服药的疗程,而且必须呈量效关系,一句话,反正药不能多吃。很多长期吃阿司匹林的人都吃出了脑出血,很多长期吃三七粉的也吃出了各种副作用,学中药的都知道有一个“人参中毒综合症”,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以为有钱就可以天天吃人参,结果吃人参变成了吃毒药。“疫”字怎么解?查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疫指服役的人患的疾病,即传染病。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在中国大面积传染,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担心全球流行,疫戾之气,随风飘散。对这样一场罕见的疫情,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春光早日到来,天公作美,整整一个月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当然这是最好的上策。但是天公也不一定作美,我们还要考虑人定胜天的治疗方案,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针对医学观察期的大量的病人用中成药进行防治,简单易行,此为上上策


  我们看一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是怎么描述的: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社评:中成药“防疫”正当时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赶快行动起来吧!


★社评:中成药“防疫”正当时


  建议各级政府抗疫指挥部应该按照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全面控制“未病”变成“欲病”,全面控制“欲病”变成“已病”,就能大大缓解重症患者的治疗压力,否则建再多的病床都是不够用的,再多的医生都是不够用的。你能想象湖北人有十万人住ICU的严重情况吗?就算湖北有此囧况,我们中国举全国之力还能应付,但若全国各地均出现类似状况,我们的医疗资源还能淡定应对吗?


  中国当下可能最难承受的就是病毒和细菌的传染,不管老百姓有多大的焦虑情绪,我们的专家要冷静,指挥者要冷静,中成药预防新冠病毒肺炎正当时!方便、安全、便宜,当下正是中成药预防用武之地。


医药导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