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水

专病专治

预防孩子春季感冒?中医来支招!

2022-03-11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临床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以及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二季以及气候变化明显时更易发病。

      进入春季以来,很多小朋友因为忽冷忽热的天气而感冒。家长给孩子穿衣物也成了一大挑战:穿少了,害怕孩子“着凉”感冒;穿多了,孩子爱活动,容易热,出汗后又凉,这一冷一热,还是感冒了。

      最近,3岁多的男童浩浩(化名)又感冒了。今年立春以来,浩浩隔三差五都在感冒,感觉上次的感冒没好彻底,这次的感冒又来了。


      反反复复的感冒,让浩浩家人头疼不已,在朋友的推荐下,浩浩被妈妈带去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中医科罗武政主治医师对浩浩进行问诊、诊脉,查看面色、舌苔,结合既往检查结果,认为浩浩反复的感冒和穿衣护理不当密切相关。因为浩浩平素身体还可以,但家长担心春天温差大,害怕孩子在学校冷感冒了,总是给孩子多穿衣物,但放学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多满头大汗,然后上学没几天,就开始生病了。接着就是吃药或打针,严重时就输液。

这怎么办呢?中医谚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那怎么理解“寒”字呢?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大概意思就是小儿身体娇嫩,但其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很多时候是不怕冷的。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穿衣物的时候,在能够御寒的情况下,不要穿得太多,能少穿一点就少穿一点,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孩子带凉点,好带些”。因为穿得过多,孩子天性爱动,活动容易出汗,出汗后如果没有及时更换衣物,一冷一热就容易感冒了。具体到每一位孩子,到底穿多少,这是不定的,因为中医把人群分成了九种体质,每种体质对冷热的反应不一样并且同一种体质中,每个个体对冷热的反应也不一样,平时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状态,达到“知常达变”的境界,冷了就要及时加衣物,热了就要及时减衣物,总的穿衣原则就是让孩子后背心“温温”就好,太冷或太热都不行,不偏不倚,这也是《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思想的另一种体现。

      顺带提一下“饥”,大概就是在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饿一点”(饮食有节)可能更好。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家长总想着让孩子吃好一点,吃饱一点,变着法的诱惑孩子多吃。但其实这样的“好”、“饱”,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反复发生。明代著名医家万全提出小儿“脾常不足”的观点,当饮食摄入量超过孩子脾胃的运化能力,容易“积食”,表现为不思饮食(不想吃东西),食而不化(吃了不易消化),口气重,大便酸臭,便溏或秘结,睡觉不踏实等。最后食积不化,郁而化热,容易导致小儿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感冒大多经合理治疗而较快恢复,或者身体比较好的孩子,靠自身抵抗力也能很快恢复,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孩子因正气虚弱,抗邪无力,邪气进一步向里发展成为肺炎喘嗽;部分孩子由于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攻伐太过,损伤脾肺,可引起日后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还有少数孩子因感邪后,邪气侵入心经,形成心悸怔忡之证(类似现代医学心肌炎)。

      所以,体质差一点的孩子,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是有必要的。

      那除了治疗,有没有好的预防措施呢?罗武政主治医师介绍到: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尝试。

      1.《黄帝内经》记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感冒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避免和感冒病人接触。勤洗手,多饮水,居住房屋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2.顺应四时,根据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要让孩子自己尽早学会增减衣物。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要偏嗜生冷、油腻以及“垃圾”食品,避免暴饮暴食;早睡觉(小朋友晚上9点之前尽量入睡,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要多户外活动,强筋健体,增强抵抗力。


通讯员:袁儒青

责任编辑: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