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水

医药麻辣烫

观《中国中医药大会》有感之一:浅谈中药处方的“君、臣、佐、使”

2024-02-28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骨三科主任 李科

大家翘首以盼的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期“古今有方”于121日首播。看完节目,我的内心感慨良多。

我们常说的“处方”,“处”即“决定、决断”之意,根据疾病种类、表现在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针对个体辨证施治决定治则治法;“方”,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得有一定的准则,方也有方类和方剂之说,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现代常说的处方。

处方有西医处方和中医处方之分,中医处方就是我们中医人常说的方剂,方剂与治法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节目中讲到的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五十二病方》帛书残卷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首部方书;“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的“万世医宗”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记录的275方,既辨病、又辨证,完备的诊疗体系和历经数千年的经典方剂是我们后世选药组方的规矩和准绳,即我们现代口中的“经方”。

古人把处方用药比拟为调兵用将,其内容概括为“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药物通过有机的结合,随证合药,全面兼顾,就能扩大治疗范围,灵活运用,同时又能调和药物的偏性。组方原则常要求主次分明,配合严密,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方剂中并不一定要君、臣、佐、使都具备,但是方剂也可以只有一味药,一味君药;同样方剂在组方的中间也有严明例律,药物与药物之间兼顾相须、相使、相生,还要避开相克,现代沿用的“十九畏、十八反”即是“金科玉律”,不容轻易违反。

同时,方剂中的药味数变化和方剂中药物剂量的变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的药物组成相同,均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但厚朴、枳实的用量发生了改变。小承气汤以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主治阳明里热结实证,病机是因热结而浊气不行,行气以助攻下;厚朴三物汤则以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使,主治气滞腹满、大便不通,病机是因气郁而大便不下,泻下以助行气。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变化属于药量增减的变化。同样的药物剂量不同,功效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节目中,国医大师、燕京刘氏伤寒流派传承人王庆国针对方剂的剂型变化,针对疾病的轻重缓急,特别指出,“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舒缓而治之也”。

古语言:“理之后,方言法;方之后,方言药”,“法从方出”,“方从法立,以法统方”。在中医界有经方派和时方派之分,临床上,古代尊《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的方剂为经方。因此,后世医生凡主张宗用其经方者,被称为经方派;其他使用非来自《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称为时方派。经方派也好,时方派也罢,殊途同归。均是通过遣方用药,治病疗疾,解除病痛。